江门三大项目列入重大项目总投资224.7亿元
来源:
省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珠三角旅游一体化深度发展
近日,省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珠三角旅游一体化深度发展。
根据规划,珠三角内部,将强化广州和深圳在珠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旅游圈深度合作,推进蓝色滨海旅游带、黄金水道旅游带、绿色生态旅游带三大重点区域合作。珠三角外部,将携手港澳共同推进珠三角旅游一体化,辐射带动粤东西北旅游加快发展,推进多层次区域旅游合作。
该规划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九市为主体,辐射粤东西北地区,并将与港澳合作。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近期从2014年至2015年,中期从2016年至2017年,远期从2018年至2020年。
珠中江将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
根据规划,珠三角旅游一体化区域合作体系包括:“双芯驱动、三圈推进、三带突破”。 强化了广州和深圳在珠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旅游圈深度合作;推进蓝色滨海旅游带、黄金水道旅游带、绿色生态旅游带三大重点区域合作。
其中,而珠中江为三大旅游圈之一,将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在三地政府联席会议框架下进一步推进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编制实施《珠中江旅游一体化规划》。加强旅游营销合作:推出珠江西岸“侨乡文化·海滨温泉”的国际旅游品牌,联动澳门,共同培育侨乡文化和香山文化,打造以珠海浪漫滨海、中山伟人故里、江门第一侨乡为核心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元化旅游休闲胜地。通过三市整体联合营销、客源地促销等方式联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进重点区域合作:推进大广海湾区、珠中滨海区、环天露山区三大重点旅游区域合作。①大广海湾区:江珠两市统筹开发重点和步骤,统筹游艇业发展,联动港澳,共建国际级滨海运动体验旅游区;②珠中滨海区:珠中两市充分利用湾区滨海人文风情,打造珠江口西岸滨海休闲长廊;③环天露山区:依托天露山生态资源,打造环天露山三市四县区域旅游带,使之成为广东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合作区。
另外,规划将江门、云浮、阳江三市四县(开平、恩平、新兴、阳春)的环天露山旅游带列入了绿色生态旅游带。未来将打造山地旅游休闲高地:整合天露山脉资源,联合发展,近期重点打造锦江源、孔雀湖、禅龙峡等核心生态景区,打造山地生态旅游增长极,使其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环天露山文化旅游产业带合作:形成以侨乡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禅文化(新兴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温泉文化(恩平地热温泉群)三大文化旅游带,成为广东文化旅游产业带合作区。
大广海湾区将成为蓝色滨海旅游带的“三湾”之一
大广海湾区则将成为蓝色滨海旅游带的“三湾”之一,总体思路为:推动珠海、江门两市共同编制《大广海湾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黄茅海、广海湾、镇海湾和上下川岛等地的旅游资源。重点推进上下川岛特色旅游区发展,推进珠海平沙、江门银湖湾和海龙湾以及中山游艇基地联盟合作,把大广海湾滨海旅游带建设成为珠三角西岸黄金旅游带,打造成国际级滨海运动休闲度假胜地。
发展布局为:以珠海西部海岸为一岸,上下川岛为两岛,银湖湾、海龙湾、镇海湾为三湾,形成“一岸两岛三湾”旅游发展布局。①珠海西部海岸:位于珠海西部岸线和黄茅海东岸,重点发展御温泉-海泉湾世界级温泉度假海岸;②两岛:重点发展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高端旅游产品,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③三湾:重点发展高端游艇基地和海岸观光,建成珠三角西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艇旅游产业聚集区。
根据规划,此次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建设重大项目共有23个,其中江门占了3个,分别是:文化类项目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区、自然类项目江门川岛旅游区和综合类项目江门银湖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总投资金额为224.7亿元。
项目一、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区改造提升,投资金额100亿元人民币,包括世遗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以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三门里四个世遗景区为核心区域,以乡村村落、自然景致、农业观光做文章,注入“乡村客栈”、乡村度假的概念,配套酒店、游客服务中心。
项目二、江门川岛旅游区改造提升,投资金额4.7亿元人民币,包括道路加宽工程、客运码头加固改造工程、飞沙滩和王府洲景区的绿化亮化等建设工程、两景区酒店重新装修、下川独湾码头防浪堤工程、上川飞沙滩污水处理厂、王府洲景区的改造升级等。
项目三、江门银湖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投资金额121亿元人民币,包括建设度假酒店、游艇俱乐部、游艇会展商务中心、意大利风情小镇。